白先勇的《孽子》作为台湾同志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志情欲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当时封闭保守的社会氛围中实属难能可贵。《孽子》被视为同志文学的经典,并且多次被搬上舞台与荧幕,不同年代的屡次改编,再再形成一种值得反思的次文化现象。1960-1987年可谓台湾“同志污名化”的时代,同志议题在政治戒严时期被认为是禁忌,不适合公开言说。处于异性恋体制的规范中,父权思想左右着社会大众对同志的价值判断。被社会与家庭放逐的青少年同志,为了逃离世俗的异样眼光,躲进了新公园里的“黑暗王国”以及同志酒吧“安乐乡”这些次文化空间。本文要探讨的正是这群“青春鸟”如何在主流异性恋体制的压迫下建构属于他们的特殊次文化。 Pai Hsien-yung’s Crystal Boys is best known as Taiwan’s first full-length queer novel to explicitly represent male homosexuality as its main theme. Widely recognised as a classic, Crystal Boys has gain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over the years through numerous adaptations for film, theatre and television, shaping into a subculture phenomenon. Male homosexuality was considered a taboo during Taiwan’s repressive socio-political climate un...
馬華同志小說從1968年發展至2014年,已超過40年時間,歷經了數次的演變卻少受到重視與整理。本論文將1968年至2014年的同志文本分為三個階段,並從三個階段的文本中各挑出兩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身...
“家庭”一直是新加坡官方话语中的重复出现的母题,由于其关系到人口及经济,因此在官方的论述下被赋予符合异性恋霸权意识形态的定义。“家庭”在官方论述下被赋予狭义的定义,决定了其结构、作用及重要性,使其富有...
本文以“家”为主轴,探究当代纪录片——阮金红的《失婚记》和赖丽君、彭家如的《神戏》如何再现东南亚新移民女性在跨越边界所展演的多重身份,及对“家”的多重想象,并分析此类型的纪录片如何介入台湾当代社会文化...
白先勇的《孽子》作为台湾同志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志情欲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当时封闭保守的社会氛围中实属难能可贵。《孽子》被视为同志文学的经典,并且多次被搬上舞台与荧幕,不同年代的屡次改编,再再形成一...
上世纪 90 年代,Boys’ Love漫画文本正式从日本传入台湾,并在台湾发展生根。BL文学的主要创作者和受众大部分是女性。这些女性通过BL文本实现自己的幻想,以女性视角凝视男同性爱,从而反抗父权社...
“同性恋”作为一个异性恋霸权主义社会中的敏感课题,存在于新加坡的法律条文和社会观念除了限制着同志的生活外,同时也影响着大众对他们所持有的态度。由于同志行为和规范的异性恋爱情模式并不相符,因此同志往往是...
本研究以新闻再现与话语形构理论为分析架构,探讨新加坡《联合早报》中2000年至2009年所再现的同志形象与权力关系。综观过去新加坡同志新闻再现的研究,显示主流报纸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政府与社会中的异性...
90年代耽美文化从日本传入中国大陆,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耽美文化广泛的传播与社群的扩大,让耽美文化成为了入侵主流文化的一股亚文化势力。2016年后,耽美剧因为大陆严厉的审查制度,被迫改为叙述“兄弟情”...
如果我們相信家庭永遠是避風港、是具包容性的,為何每當遭遇同志子女的現身時,家庭便成為失序、衝突的禁地?究竟台灣(華人)家庭是在怎樣的文化脈絡下,視同志為家庭的禁忌?且此禁制不若西方因宗教信仰造成的直接...
同志的话题在九十年代以前还是一个禁忌话题,以致没有人敢讨论同志,同志们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直到了近年,新加坡同志的课题开始备受讨论,其中一个经常引起人们对于同志的讨论课题便是自2009年开始...
对于性/性别的呈现一直是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随着社会文化愈加多元化,电影中逐渐出现了另类的性别话语,不再拘于对男/女二元性别的描述,开始将“同性恋”等酷儿形象作为电影题材。 纵观台湾电影发展历史,20...
2013下半年,臺灣出現了以「護家盟」為首的宗教反同勢力,接續發起反多元成家連署、1130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遊行等活動,為臺灣同志運動帶來關鍵性轉折:過往抵抗政府濫權侵擾、爭取平權保障的同運路線,...
本论文旨在针对民国时期上海的休闲杂志《玲珑》中有关女同性爱的论述作出解读,并结合其它杂志中有关同性爱的文章,探讨1930年至1949年这段期间杂志对女同论述的呈现方式。杂志作为知识分子及大众自由对话的...
本文以《龙阳逸史》的男色书写为主,首先通过文本中对男风社会的书写,分析作者如何建构这几乎可以“认定”所有人都好男色,并将男色作为一种难以抗拒、更胜女色的世界。接着分析文中的情欲描写,揭示其阶级之间不可...
本篇論文試圖勾勒當代台灣文學中被認為不具同志主體意識的同性戀呈現,尤其是將同性戀國族寓言化的相關文本,這些文本分別將同性戀呈現為共產黨(姜貴《重陽》)、資本化(陳映真〈趙南棟〉)、以及本土受到外來壓迫...
馬華同志小說從1968年發展至2014年,已超過40年時間,歷經了數次的演變卻少受到重視與整理。本論文將1968年至2014年的同志文本分為三個階段,並從三個階段的文本中各挑出兩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身...
“家庭”一直是新加坡官方话语中的重复出现的母题,由于其关系到人口及经济,因此在官方的论述下被赋予符合异性恋霸权意识形态的定义。“家庭”在官方论述下被赋予狭义的定义,决定了其结构、作用及重要性,使其富有...
本文以“家”为主轴,探究当代纪录片——阮金红的《失婚记》和赖丽君、彭家如的《神戏》如何再现东南亚新移民女性在跨越边界所展演的多重身份,及对“家”的多重想象,并分析此类型的纪录片如何介入台湾当代社会文化...
白先勇的《孽子》作为台湾同志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志情欲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当时封闭保守的社会氛围中实属难能可贵。《孽子》被视为同志文学的经典,并且多次被搬上舞台与荧幕,不同年代的屡次改编,再再形成一...
上世纪 90 年代,Boys’ Love漫画文本正式从日本传入台湾,并在台湾发展生根。BL文学的主要创作者和受众大部分是女性。这些女性通过BL文本实现自己的幻想,以女性视角凝视男同性爱,从而反抗父权社...
“同性恋”作为一个异性恋霸权主义社会中的敏感课题,存在于新加坡的法律条文和社会观念除了限制着同志的生活外,同时也影响着大众对他们所持有的态度。由于同志行为和规范的异性恋爱情模式并不相符,因此同志往往是...
本研究以新闻再现与话语形构理论为分析架构,探讨新加坡《联合早报》中2000年至2009年所再现的同志形象与权力关系。综观过去新加坡同志新闻再现的研究,显示主流报纸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政府与社会中的异性...
90年代耽美文化从日本传入中国大陆,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耽美文化广泛的传播与社群的扩大,让耽美文化成为了入侵主流文化的一股亚文化势力。2016年后,耽美剧因为大陆严厉的审查制度,被迫改为叙述“兄弟情”...
如果我們相信家庭永遠是避風港、是具包容性的,為何每當遭遇同志子女的現身時,家庭便成為失序、衝突的禁地?究竟台灣(華人)家庭是在怎樣的文化脈絡下,視同志為家庭的禁忌?且此禁制不若西方因宗教信仰造成的直接...
同志的话题在九十年代以前还是一个禁忌话题,以致没有人敢讨论同志,同志们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直到了近年,新加坡同志的课题开始备受讨论,其中一个经常引起人们对于同志的讨论课题便是自2009年开始...
对于性/性别的呈现一直是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随着社会文化愈加多元化,电影中逐渐出现了另类的性别话语,不再拘于对男/女二元性别的描述,开始将“同性恋”等酷儿形象作为电影题材。 纵观台湾电影发展历史,20...
2013下半年,臺灣出現了以「護家盟」為首的宗教反同勢力,接續發起反多元成家連署、1130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遊行等活動,為臺灣同志運動帶來關鍵性轉折:過往抵抗政府濫權侵擾、爭取平權保障的同運路線,...
本论文旨在针对民国时期上海的休闲杂志《玲珑》中有关女同性爱的论述作出解读,并结合其它杂志中有关同性爱的文章,探讨1930年至1949年这段期间杂志对女同论述的呈现方式。杂志作为知识分子及大众自由对话的...
本文以《龙阳逸史》的男色书写为主,首先通过文本中对男风社会的书写,分析作者如何建构这几乎可以“认定”所有人都好男色,并将男色作为一种难以抗拒、更胜女色的世界。接着分析文中的情欲描写,揭示其阶级之间不可...
本篇論文試圖勾勒當代台灣文學中被認為不具同志主體意識的同性戀呈現,尤其是將同性戀國族寓言化的相關文本,這些文本分別將同性戀呈現為共產黨(姜貴《重陽》)、資本化(陳映真〈趙南棟〉)、以及本土受到外來壓迫...
馬華同志小說從1968年發展至2014年,已超過40年時間,歷經了數次的演變卻少受到重視與整理。本論文將1968年至2014年的同志文本分為三個階段,並從三個階段的文本中各挑出兩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身...
“家庭”一直是新加坡官方话语中的重复出现的母题,由于其关系到人口及经济,因此在官方的论述下被赋予符合异性恋霸权意识形态的定义。“家庭”在官方论述下被赋予狭义的定义,决定了其结构、作用及重要性,使其富有...
本文以“家”为主轴,探究当代纪录片——阮金红的《失婚记》和赖丽君、彭家如的《神戏》如何再现东南亚新移民女性在跨越边界所展演的多重身份,及对“家”的多重想象,并分析此类型的纪录片如何介入台湾当代社会文化...